“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今天,在第112個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為向在各行各業懷抱理想、頑強拼搏的婦女同胞們致敬,激勵新時代女性從革命先輩們的斗爭經歷中汲取歷史智慧和力量,武漢革命博物館特別推出“紅巷巾幗——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專題圖片展”。
本次展覽依托本館珍貴藏品,選取56張珍貴歷史照片,敘述了14位紅巷巾幗的革命經歷,既是一幅展現革命女性勇敢沖破封建舊思想牢籠,以中國女性特有的韌性與毅力,與舊世界進行百折不撓的較量與抗爭的動人畫卷;也是引導觀眾從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強為黨的事業努力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生動教材。
1927年的武漢風起云涌,成為大革命的中心,無數仁人志士從全國各地匯聚于此,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位于武昌都府堤的紅巷更是洶涌著革命的洪流。從武昌農講所,到中共中央農委所在地,再到武昌高師附小,掩映在這片晚清民國建筑群中的紅巷每天都穿梭著眾多為了中國前途上下求索積極奔走的革命先輩們。
這其中亦涌現出許多女性的身影,她們或是農講所的教員,或是中共五大代表,或是曾在這里生活和戰斗。楊開慧陪伴毛澤東在都府堤41號的民居里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夜以繼日幫助丈夫整理書稿資料的過程中,他們度過了最后一段美好的家庭團聚時光;瞿秋白曾送給楊之華“贈我生命的伴侶”胸針作為結婚禮物,這對革命夫婦在中共五大上雙雙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成就“秋之白華”的伉儷佳話;王根英和陳賡一起參加中共五大后在武漢結為革命伴侶;徐全直和陳潭秋婚后居住在武昌高師附小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工作;追求著“我要很好很好的紅顏色”的李一純在農講所教唱革命歌曲;還有向警予、蔡暢、張金保……她們是那個時代勇立潮頭的新女性,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感召和指引下,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緊緊相連,義無反顧、前赴后繼,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擊碎舊社會,建設新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新時代的中國,為巾幗競展芳華提供了廣闊舞臺,為女性建功立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三月,冬去春來,站在她們曾經走過的路上,透過街巷兩旁吐露的新綠,仿佛依稀看見百年前紅巷的盛景。我們會繼續追尋先輩們的足跡,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