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武漢境內普降暴雨,武漢革命博物館所在的都府堤街一直都是武昌區地勢較低的區域,逢大雨出現內澇的可能性極大。因此,館領導班子第一時間拿出了防洪應對具體措施,加強了夜間巡查,強化預警通報流程,時刻準備著嚴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 7月6日凌晨5點至8點半,盡管在有防備和安排的前提下,由于雨水來勢兇猛,且聚集時間很短,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武昌農講所舊址、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會址還是沒有抵擋住連續不斷持續的大水侵蝕,水勢快速漲至70—120厘米,水位長時間保持不退態勢,三處國保處于一片汪洋大海中,在館長和書記帶領下,因措施到位施救及時,武漢革命博物館避免了文物庫房和檔案資料室、圖書室等重要部位遭受更大的損失。
一、險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
7月6日凌晨5點左右,武漢革命博物館出現三個館區同時大面積積水情況,黨委書記單宏均在接到夜班值守人員的預警電話后,第一時間趕往館區,他克服武漢城區道路積水及交通管制困難,在7點左右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身先士卒,搶險救災。館長高萬娥接到預警電話后,及時啟動、布置搶險救災預案,于8點左右趕到館內,和單書記匯合,帶領保管部工作人員等率先搶救文物庫房。
中共五大會址淹水情況
農講所淹水情況
9點左右,副館長袁亞妮、孟嬋、鄭自斌,先后抵達救災現場,匯入了防澇搶險的第一線,分2個區域、3個小組搶救展廳文物展柜、圖書室、財務室和檔案資料室等重點區域。搶險就是為了贏得時間,此時,農講所的水位已經漲到建筑臺階平面了,離地面1米深,更因為文物庫房、財務室、檔案室全部都在農講所第三棟一樓辦公區內,館長高萬娥、黨委書記單宏均、副館長鄭自斌、袁亞妮帶領保管部主任周訓、副主任鄧艷梅、保衛科科長陳哲、開發部主任江潔、宣教部主任邢敏、保衛科易志軍、志愿者曾兵、梅秋林等主要力量先搶險文物庫房,將文物轉移至高處;另一支隊伍總務科科長肖運海帶領志愿者屈華衛等搶險財務室、檔案室、圖書資料室,堅持到其他搶險力量的匯入。冰冷的雨水混合著下水道翻出來的臟水,水里漂浮著的蚯蚓,他們全顧不上,一次次的將放在下層的紙質文物、書籍資料、電腦機箱等物資往桌子上堆,架子上擺。關鍵時刻,領導們沖鋒在前,就是那份責任。黨委書記單宏均搶險結束后說:“我不僅是書記,我還是個老黨員” 。有同志關心館長高萬娥說“水冰冷別老站在水中”。她的一句話也異曲同工,“水再冷,水不退,我是館長不能起來??!”那份濃濃的責任感,為革博打勝這場關鍵的一仗奠定了基礎。
舊居淹水情況
由于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地勢最為低洼,漲水速度非???,截止10點左右,水位已高達1.2米,在確定中共五大的展廳文物已經完全搶救出成功后,領導小組果斷放棄中共五大會址這個搶險點,將全部的力量轉移到毛澤東舊居。副館長孟嬋帶領古建部科長肖平、保衛科錢夢聰、志愿者譚一山等第一時間搶救舊居展出文物資料,由于舊居被水浸泡許久,譚一山在蹚水搶救文物過程中踩空受損地板大腿受傷,鮮血直流,他一直強忍著把文物完整安全的放置在高處。他說“水渾,時間很急,根本看不清腳下,那時只想把文物保護好。”大難在前,充分展示了革博人責任心,他們把文物的安全,設備物資的完整看得重過自己,重過生命。
搶險過程中,還要感謝的是兄弟館和外單位的大力支持,江漢關博物館副館長趙大明不顧家中淹水,毅然加入革博抗洪搶險的大軍;晴川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周強,也沖在文物搶救第一線;還有中華路社區干部盛哲學、中山艦博物館馮志靈等都在為我館搶救財務盡著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共產黨員”。
二、不等不靠,災后自救,我們在行動
7月7日,武漢終于放晴,由于搶險及時,措施得力,館藏文物資料的損失不大,鑒于三處館址泡水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平均水深在1米左右,內澇留下來的災后自救形勢更為嚴峻。
與暴雨洪水搏斗過的革博干部群眾,沒有絲毫松懈,趁著僅有幾天天空放晴,抓緊開展災后自救工作。在展廳里,在辦公室旁,在館區庫房,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各司其職,在完成好自己辦公室清掃工作的同時,積極完成公共區域的衛生。有的用水槍沖洗淹水后留下的淤泥,有的將陳列展廳的復原展品一一重新規放,有的用消毒水將展板搽拭干凈,有的將潮濕的復原陳列的展品被套清洗干凈,趁著少有的幾天晾曬干凈,還有的開展全館殺毒滅菌,準備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與此同時,館領導班子還召開館長辦公會,分類指導館區恢復對外開放和后期正常辦公工作,安排各部門對重點區域和設施進行深入細致排查并加強晝夜看守,以應對新一輪降雨的到來。
三、損失情況
初步統計,此次我館內澇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受損辦公室達到30間。受損辦公電腦、打印機、照相機等設備近15臺;辦公桌椅30余套,其中,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監控室所有設備全部進水不能使用,會議室、接待室地板、家具,展廳地板均不同程度受損。